“你瞧这电表,数字‘嗖嗖’往下掉——单月节电近2000度!”7月10日,红炭山物业站长谢龙辉盯着电表上跳动的数字,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。自从年初给水泵换上“智能芯”,这个掌管着周边多个小区供水的“大管家”,每月电费单都在悄悄“瘦身”,绿色节能的嫩芽正顺着物业服务的脉络悄悄蔓延。
过去,红炭山物业站的水泵房总透着股“冤枉劲儿”:不管是清晨用水高峰还是午夜低谷,水泵都像上了发条的陀螺,铆着固定转速闷头转。“用水少的时候,管子里水压飙得老高,电机却空转费电,就像壮汉拎着空篮子一路狂飙,纯属白费劲。”物业电工的比喻道尽了“大马拉小车”的尴尬。
“节能不能只靠关灯拔插头,得给设备的‘心脏’动场智能手术!”物业中心班子调研后拍板:给水泵加装变频器。这小小的“智能调节器”成了破局关键——用水高峰时自动提速稳水压,深夜低谷时放缓转速降能耗,让每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。
改造后的效果立竿见影:水泵运行电流从15安培骤降至8-10安培,单台设备每天省近60度电。如今每月用电量直降15%,一年电费能省下万余元,节能账本上的数字越来越亮眼。
这股“精打细算”的节能风,吹遍物业中心的各个站点:富岭站点的水泵学会了“错峰上下班”,借着智能控制器专挑夜间电价低谷抽水,每月轻松省千余度电,电费单减了800多元;田螺形站点给“老弱病残”的水泵换了“新心脏”,新泵上岗后,居民家水龙头水流稳稳当当,每月用电量更从900度“瘦”到180度,节能效果让人惊叹。
如今,每个站点都建起了能耗“体检表”,通过定期分析能耗数据优化变频器的运行参数,从“大水漫灌”到“精准滴灌”,节能不再是抽象的口号,而是流淌在管道里的实际效益。
“下一步,要让更多设备学会‘省着用’!”物业中心计划把这一节能模式复制到更多设备,同步强化员工节能技能。“精准控耗”“智慧用能”从新鲜事变成常态,这些藏在泵房里的小改造,正以点滴节能实践,为企业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(吴雪梅 郭昱)